close
《The Sound of Music》是我從小就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。
事實上,無論時代如何演變,《The Sound of Music》當中雋永的音樂,以及發人深省的內涵,都是歷久彌新的。
可近來再度陪孩子們看《The Sound of Music》,心境感受卻大為不同了。不再是著眼於美妙的音樂、動人的愛情,而是看見當中的政治糾葛,同時也感動於上校的愛國情操。
這部電影,忠實呈現了1936年時,奧地利人對納粹政權的歧見:
有些國民認同自己是德國人,並且崇拜納粹希特勒;也有些國民認清希魔實質,不受民族主義與經濟誘惑,力抗獨裁政權併吞。
然而,在納粹黨人不斷統戰、分化、利誘與威迫下,1938年3月11日,希特勒終究不費一兵一彈,運用「同文同種」的民族情緒與強勢的經濟力,成功併吞了奧地利。
在德國併吞奧地利前夕,電影裡的上校一家人,在修女院的協助下,有驚無險地逃出了奧地利,越過國界尋求政治庇護。
看見這些故事,如同看見當前台灣的處境:隔著台灣海峽,靠勢「同文同種」的鄰居中國,也極力想要以經促統來併吞台灣。
近年來,中國以千枚飛彈對準台灣,在國際場合上打壓台灣、孤立台灣......種種行徑已然引起台灣人民公憤。
2008馬英九上任以後,一昧討好媚中的執政態度,並未為台灣帶來尊嚴或安全,反為中國步步進逼開啟大門。
今年6/29,馬政府終於不顧民意、摒棄公投,執意和中國簽下不公不義的ECFA(兩岸經濟架構合作協議)......
台灣的自由民主價值業已遭受挑戰,接下來,是不是連我們最自豪的經貿活動,也要屈從於中國的支配了?
「我帶回一代人的和平!」一九三八年,與德國首腦希特勒簽下「慕尼黑協定」後,英國首相張伯倫回國時發出此豪語。
「讓你在戰爭與恥辱之間選擇,你選擇了恥辱!」這是邱吉爾批判張伯倫的名言,邱吉爾擔憂,選擇恥辱無法避免戰爭。
歷史殷鑑,邱吉爾一語中的,選擇恥辱無法求和,更讓希特勒食髓知味,發動全面侵略,帶來世界大戰。
我只是尋常小百姓,我害怕戰爭也擔心動盪;我有家庭有孩子,我在乎環境也憂心未來。
從今而後,台灣將被帶往怎麼樣的方向呢?
以上網誌原為當年馬政府不顧民意,與中國簽下不公不義的ECFA(兩岸經濟架構合作協議),有感而發。
四年過去了,ECFA並沒有為台灣帶來經濟利益,反之,國內薪資急遽倒退,貧富差距不斷加大。但不思民間疾苦的馬政府,卻變本加厲,亟欲通過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」,進一步將台灣經濟完全奉送中國。
沒想到,竟有一群熱血青年學子,在這艱困的時刻揭竿而起,以超乎想像的勇氣,暫時阻擋了這個「圖利親中財團,犧牲廣大庶民利益」的不平等協議。
感謝所有為「太陽花學運」盡心盡力的學生與人民,即使是螳臂擋車,但是眾志成城,誰敢說歷史不會站在我們這邊?台灣人民加油!
補記於2014年4月10日「太陽花學運」步出國會議場之日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