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馬行啟程首日,我和英慧姐搭乘夜班酷航,飛抵新加坡樟宜機場剛好是清晨六點。
住在新加坡的佳琪,五點就從家裡出發,來到樟宜機場等著與我們會合。前來接機的馮執事,為避開兩國之間的車潮,更是半夜三點就從馬來西亞出發了呢!出機場後,馮執事載著我們三人,順利過關來到馬來西亞,第一頓早餐就是典型大馬美食,我的味蕾全活起來啦!
話說此行來到新馬,主要任務當然是《我靈歌唱》的營會服事。(請參照上集:【2018新馬記行】音樂服事篇)
但難得來了一趟,又是在馬來西亞最南端的柔佛州,緊鄰新加坡,不來個一遊兩國,怎麼對得起自己?感謝主,為我們預備一個又一個的接待天使,我和英慧姐馬不停蹄的,走到哪吃到哪,看到哪玩到哪;明明身處外國,卻有著一股人親土親的感受...... 😃
馬來西亞的人民分成三大種族:馬來人、華人、印度人。我們無緣接觸馬來人與印度人,不做評論。但華人向來有著在全世界立自己基地的本領,在馬來西亞的華人,依然保留能與其他國家華人接軌的語言、思想和傳統,但由於國內多種族,每個馬來西亞華人除了會講華語,馬來語和英語當然必備,若再加上方言母語,一個馬來西亞人能說五種語言是毫不意外...... 豐富的語言能力,讓生活在人種、語種相對單一的台灣的我們,非常羨慕。
馬來西亞的食物也呈現豐富的樣貌,要我說,連美食王國台灣,都瞠乎其後!此行讓我最為傾心的的大馬美食,就在隨處可見的小販中心裡。在台灣人看來,小販中心是介於「路邊攤」和「美食街」之間的一種飲食聖地,眾多攤位集結,通常是半戶外的大空間,簡易的餐桌與塑膠椅圍繞,客人要自己到喜歡的攤位點餐,告訴攤家自己大概坐在哪個方向,不久後,料理送過來桌上,客人這時才掏錢付給攤家。
峇株巴轄的顏牧師一家,熱情招待肉骨茶,加上油條,美味無敵!
啦啦和沙嗲
讓我念念不忘的大馬特色早餐:生熟蛋與加椰吐司
第一次這樣吃椰子。還有淋滿椰糖漿的煎蕊亞達子和紅豆冰。椰糖香味讓我神魂顛倒~
第一次嚐試榴槤,吃來居然與聞來完全不同滋味,彷彿甜食的口感,綿密好吃
客家麵小吃,最讓我驚豔的是右下這道「秋葵裹魚漿」,天底下怎麼有這麼美味的組合!
上面是歐搭夾麵包,歐搭是一種辣辣的魚加工食品,一點點就很夠味,可惜這次沒機會帶回台灣。
路邊攤的各樣小吃叫人垂涎三尺,馬來西亞的夜晚涼爽舒適,坐在戶外吃飯非常享受
左下是芙蓉特產,烤的叉燒包,又油又香
馬來西亞的蝶豆花是拿來染色,好看又好吃!
結束在麻坡的服事後,教會同工請我們到據他說是當地最大的餐廳吃飯
今年馬來西亞大選變天後,「那隻雞」成了桌上佳餚,聽說是供不應求。除了綁著點火燒,接下來還要徒手撕著雞肉吃才過癮。(影射前總理納吉)
美食照片看來壯觀,但實際上,大部分食物我都是淺嘗即止,我人胃袋就那麼一個,吃了這味怕漏了那味,為了盡量多點嚐試,每種食物都只能「踹踹看」,或是跟身邊的人「削削吃」;這也是大馬華人有趣的混合語,能把「try」和「share」講成這樣,我看也只有在馬來西亞吧!
除了美食,特色景點旅遊當然也不會少。眾位接待天使待我們如上賓,不辭辛勞的駕車帶我和英慧姐四處遊覽,幅員廣大的馬來西亞,若沒有車,簡直哪兒也去不了。城市之間的車程,動輒幾小時,是生活在迷你台灣的我們難以想像的。
承惠駕車帶我們前往麻六甲,具有歷史意義的觀光勝地,我們從艷陽高照玩到夕陽西下,搭船遊賞美麗的麻六甲河後才回程。辛苦了承惠來回四個多小時的駕駛~
承惠可愛的大兒子晢煦與我們同行麻六甲
麻六甲腳踏車之古今
夜遊美麗的麻六甲河畔
麻六甲的街頭藝人,知道我們從台灣來,還唱了庾澄慶的歌給我們聽!
居鑾的壁畫街
承惠居住的城市居鑾,馬來文的意思是蝙蝠
我親愛的小弟兄晢煦
顏牧師帶我們遊情人橋。風大可別來,橋邊全無護欄,一不小心就殉情了。
廟前不可停車,是王爺指示的喔!不過可以停馬~
來到柔佛州最南部的城市新山。劉牧師帶我們去看蘇丹的皇冠,這位蘇丹是全馬來西亞最有錢的蘇丹,「皇冠公園們」是他慶祝登基,送給柔佛州的禮物,到處都有!
劉牧師接待我們住在他23樓高的家,從陽台已經可遠眺到新加坡的金沙酒店
繁榮的新山
新山長老會聖光堂,是我們在馬來西亞的最後一站
週日做完禮拜後,教會為我們預備前往新加坡的便車。往後兩天我們就下榻佳琪與先生囉哥在新加坡的住處。感謝佳琪一人兩腳的熱心接待,我們在馬來西亞一週來大吃大喝囤積的熱量,在兩天的新加坡行腳中,大概都消耗殆盡了。
新加坡跟台北很像,安全、便利,搭地鐵就能四通八達。但擁擠與悶熱的感覺也與台北相仿,物價更是高得嚇人。
地鐵車廂裡禁止榴槤
夜新加坡,燈紅酒綠
佳琪的導覽媲美專業,看了水跳舞,接著看樹跳舞,時間都抓得剛剛好!
把握在新加坡短短的時間,佳琪為我們安排了新加坡神學院,以及另外一所長老會中學校的參訪。我們小小一行三人,在新神動用了張世明博士為我們導覽,在長老會中學動用了校牧黃明耀牧師親自接待,實在受寵若驚。
新加坡神學院的學生來自26個國家,是個小型聯合國
校牧黃明耀牧師已經在這間中學超過20年,校園裡的真恩堂也是他所牧養的教會
在新加坡牧會的台神學姐怡芬牧師,除了陪我們參訪長老會中學,中午作東請我們吃港式料理,還帶我們逛新加坡唯一的基督教書房,裡面有許多中文書。
錫安書房大概可說是縮小的中主書房或是以琳書房,麻雀雖小,也算五臟俱全,從中文靈修書籍到福音禮品都有。
遙望聖淘沙,將來有機會再去玩
新加坡建國者紀念雕像
新馬行的最後一天,我們終於去到魚尾獅公園,與這個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來個合照。此地遊客如織,驕陽高高在上。佩服這個彈丸小國的政府與人民,在狹小的國土中,創造如此驚人的建設與觀光收益。
魚獅和師伃,有關係嗎?
我被太陽曬到眼花,一直抓不好角度,讓英慧姐喝了一臉水
後方像榴槤的就是音樂廳。辛苦佳琪,為了我們兩個觀光客曬成這樣
無緣進入音樂廳,看看海報也好。聽說這架organ的琴座也是移動式的!
音樂廳的大廳,貓狗會
我和英慧姐前後九日的新馬行,就這樣畫上句點了。這一趟旅程有服事、有觀光,在天使們的接待下,我倆此行大概都花不到台幣一萬元,恩典足夠我們需用。
最後要出賣一下熊弟弟。出國期間,這小子幾乎天天給我打Line電話,甜蜜蜜的童音喊著:「媽媽......妳什麼時候才會回來啊......我好想妳......的手機!」然後開始搞笑視訊,弄得我哭笑不得。這小子,哪裡是想媽媽,根本是想念他放在媽媽手機裡的遊戲啊!
哈哈!都被媽媽截圖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