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DSC01739.JPG

隨著老大今年從小學畢業,我們也正式升級為家有青少年的父母了。教會的青少年牧區致贈這本《為青少年立界線》給七年級家長們當作禮物,對我而言,這不啻是一把入門鑰匙,也為我指出一個新的思考方向。

老大成為teenager後,我常常回想自己在同此年齡的心理、生理狀態;老大與我同是女性,我想比起爸爸,身為媽媽的我,應該更能同理她的所思所想吧!

但事實上,再多的同理,都不盡然,只是過程。同理的目的,是要讓孩子知道我站在她這一邊,卻不代表我同意她所有的言行。作者在書中第一章說:「你記得自己的青春期,知道自己也曾有過艱難的歲月,也做過許多錯誤的決定,並慢慢地變得能與人溝通,懂得自制、定焦、有責任感。你過去的那段歲月應該能讓你對孩子抱有希望;即使在孩子掙扎、停滯不前時,依然滿懷信心。」我喜歡這段金玉良言。

本書的重點在於「立界線」,父母的責任不只在於定出界線,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將這些界線內在化。愛孩子的父母一定能認同:「立界線」的目的不是限制與處罰,乃是保護與祝福。孩子不可能一開始就配合所有界限、規定,但是只要父母能站穩立場、確實執行,就能幫助孩子從錯誤中學到教訓,讓他們漸漸懂得以後要更小心一點、少衝動一點、有責任感一點,腳踏實地去創造自己想要的未來。

作者為teenager【青少年期】做了定義,他認為青少年期】是一個從【孩童時期】進入【成年時期】的過渡階段,孩子需要一段時間放掉他對父母的依賴,進入獨立的成年期;這過程不可逆,卻非一蹴可及。作者以聖經經文來說明這種特別的狀況:「我說那承受產業的,雖然是全業的主人,但為孩童的時候,卻和奴僕毫無分別,乃在師傅與管家的手下,直等到他父親預定的時候來到。我們為孩童的時候,受管於世俗小學之下,也是如此。」

所以,青少年也受到父母權柄的保護,直到他們可以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為止。孩子終究要離開父母,聖經也談到這種「離開與建立」的過程,人必須離開父母的家──不管在肉體與精神上,這樣他們才能去建立和固守自己以後的家。孩子把依賴感從父母身上轉移,這是必然的改變,反而那些不能轉移依賴感的青少年,在離家後,會在工作、社交方面遇到困難。

於是,對於這樣不可避免的分離,作者給父母打了一記強心針:「是的,孩子正在慢慢地離開家。青春期加速這個分離過程,需多父母因而震驚。一切將過去。所以,不要抗拒,而要幫助孩子仍能和你保持良好關係,同時也能對外在世界的健全人事物感到興趣,並裝備迎接未來的挑戰。這才是正確的分離方式。」

從孩子還小的時候,我就一直為他們與上帝的關係禱告,身為牧師家庭的孩子,教會生活是形塑他們很大的一部份。但是,這不代表他們一定能與上帝建立緊密的關係,隨著第一個孩子進入青少年期,我開始迫切求神帶領她的信仰之路,預備屬靈的環境、導師與同伴,讓孩子在信仰上也能離開父母,與神連結。在這一方面,我迫不急待要把主權交給神,事實上,我也深信神都明白,祂必掌權。

作者說,青少年期是一個靈性摔角的時期,青少年必須和年輕的雅各一樣,去跟上帝摔角,但這必須是孩子與上帝之間的摔角,而不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摔角。作者也說:「孩子正處於一個『轉換父母』的過程,他正在把自己的依賴、順從,從你──他屬世的父母,轉換到神──他永生的父母的身上。我們本不該是自己生活的老師或絕對的統治者,每一個成年人都必須在神的一雙聖手的扶持、指引下生活。」是的,孩子可以離開父母,卻不需要離開神,父母要做的,就是給孩子空間去尋求自己的信仰,讓他有機會和一些能給予這種空間的人在一起。

作者曾經陪伴自己的兩個兒子,以及許多青少年面對成長挑戰,他對於文化、環境,甚至網路、金錢、手機、派對等等青少年常見的問題,都有具體的因應方案。作者提出一個重要的提醒:「你的管教成果將和自己的成熟度成正比。」這是一記響鐘,提醒父母,若想幫助孩子,自己就必須繼續成長。父母不能對周遭的環境變化視而不見,不能對新科技或新事物表達抗拒,而是要積極去了解,以自身較為成熟的生命經驗,去協助孩子判斷、決定,以合適的做法與現今世界接軌。這或許不容易,但如果我們不去做,這個世界可有許多人事物,虎視眈眈的想要把自己的價值觀灌輸給我們的孩子呢!求神幫助敬畏祂的父母,有智慧來引導祂交託我們的孩子。

「上帝創造父母,成為孩子彎曲人生道路上的護欄。你必須堅強,當孩子一再的撞擊護欄時,都站得穩。你必須堅強到底,讓孩子學習走在欄杆內。護欄一定會被撞擊,如若發生功用,將能保護那一再碰撞它們的青少年。」願以作者這段話成為座右銘,願上帝保守每一位家有青少年的父母,與孩子一同成長,邁入新境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hyu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