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電影 追風箏的孩子.jpg

《追風箏的孩子》是許多人在談論「阿富汗」或「塔利班」時,都會提到的一部電影。

前陣子我終於將這部片子找來看,未先做功課的下場,就是才看到一半,就難受得無以為繼,不得不中斷......之後,我花了點時間上網搜尋資料,了解整個故事的梗概,才戰兢的繼續把這部電影看完。

《追風箏的孩子》不是一部輕鬆的兒童小品或是勵志電影,它是一個很悲傷的故事。兩個小男孩成長於蘇聯入侵(1979年)之前的阿富汗,原本平和的家園,在戰爭爆發之後分崩離析,除了外敵,境內還有塔利班政權肆虐。無情戰火中,種族歧視、民不聊生......無憂的男孩被迫一夕長大。現實,叫人心碎;命運,叩門太重。

我看著苦命的哈山,在艱辛的生活中,帶著忠心與盼望,盡力表達他的良善;也看著阿米爾,在掙扎與矛盾中,嘗試彌補自己的過錯。這兩個讓人心疼的小男孩,特別是哈山,背負著貧窮與歧視的命運,勇敢面對困境,卻還是躲不過摧殘......

了解這一代阿富汗人民的苦難後,我很難再用偏見的眼光去看待阿富汗。《追風箏的孩子》裡呈現的「鬥風箏」場景,壯麗得驚人!那是屬於阿富汗的藍天與活力!對比後來的破落景象,我們不禁要問:為什麼要有戰爭?人類何時才能享受和平?

這部電影設定的時間點是在1975-2001年,從主角阿米爾的成長,可以一窺阿富汗曾經的富庶繁榮,直到1979年蘇聯入侵,阿富汗風雲變色。阿米爾與父親拋下一切,逃到美國,難民的身分雖然辛苦,終究是得到安身立命的機會。留在阿富汗的哈山,只能承受戰爭帶來的剝奪。

蘇聯以共產主義統治、分化阿富汗人民,後來,阿富汗的普什圖人組成「塔利班」,從蘇聯手中奪回政權,可憐的阿富汗人民以為迎來了自由,沒想到,卻落入更可怕的命運!「塔利班」神學士以激進的伊斯蘭教義對付人民,進行宗教、種族迫害,整個阿富汗民不聊生,陷入無止盡的殺戮與戰爭。

2001年的「911事件」後,美國為報復塔利班藏匿賓拉登所發動的「阿富汗戰爭」,更讓阿富汗成為世人眼中「恐怖主義」的代名詞。15年後的現在,雖然「塔利班」政權已經垮台,勢力卻無法根除,阿富汗人民渴望的藍天與活力,不知何時才能重現。

《追風箏的孩子》,讓我們從兩個小男孩眼中,看見阿富汗的美麗與哀愁。成年的阿米爾以贖罪的心回到阿富汗,救出哈山身後留下──與哈山一樣苦命的兒子──索拉博,立志保護他一輩子,報答哈山對自己的一片赤誠。

電影的最後,阿米爾對索拉博喊著:「For you, the thousand times over (我什麼都願意為你做)!」那是哈山曾經對阿米爾說過的話。鏡頭延伸直上藍天,多漂亮啊,但,那不是阿富汗,而是美國。

我的眼淚不聽使喚的落下,為美好的人性致敬,為苦難的阿富汗哀悼......阿富汗的孩童們,何時,你們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,享受無憂的童年呢?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hyu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