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林投記.jpg

我猜想,我應是雙連教會裡,唯一一個讀完《林投記》,還不知道作者是何許人也的呆頭鵝吧!只好藉此讀書心得向羽綾致意,也略盡棉薄分享之力來推薦此書。

林投姐的故事可說是台灣鄉野傳奇中廣為流傳的一段,作者選擇重新詮釋這個故事,十分大膽也頗富創意。尤其是末了還原「林投姐」真面目,竟然加入了早期台灣宣教婦的形象,這更是吸引我想一探本書內容的主因。

《林投記》的畫布不能算小,虛實夾雜、時光交錯的鋪陳,增加了書寫的困難度。這是一個「倒敘」的故事,家族的悲劇、鄉里間的謠傳,交疊成後代子孫揮之不去的夢饜。

書中主人翁陳彥豪在被動中踏上尋根的旅程,身邊兩個看似不相干的人物──曉曦與仕杰,竟被賦與了「啟蒙」的任務,帶領眾人探究禁忌背後的真相......這個安排不能說牽強,卻需要更多理由來增加說服力。但作者頗具巧思,以彥豪的夢境彌補了失落的環節,使整個歷史在還原的過程中,不致過於快速而失去合理性。

《林投記》這部小說,具備了懸疑性、話題性與現代感,作者本身的國學與歷史素養,也讓本書更添可讀性。我認為,作者最用心之處,在於挑戰解開傳統禁忌的捆綁。台灣人向來敬神怕鬼,許多不合理的迷信,直到現代依然根深蒂固,為的是「寧可信其有」。但這份「信」帶來的不是平安,而是無知的恐懼,無奈的怨懟。

《林投記》第五篇「恨葬林投」,是劇情急轉直下的一個重要篇章。彥豪的舅公,對於已逝姑姑的情感執著,照說有些不合常理。但如果考量到迷信與家族牽絆,就比較能夠同理舅公的心情。《林投記》若做為一部懸疑小說,此篇章便是最重要的環節,務使前面發展的劇情,都產生合理的解釋,讓讀者有恍然大悟的滿足之感。

我個人認為,仕杰以外人之姿,短時間內抽解了近百年來的謎團,相當不可思議......還好福嬸的供詞補足了讀者的懷疑心理,而老時代的忠貞主僕之誼,也能解釋為何福嬸甘心一生服侍主家,守密而不宣。

整部《林投記》在陰森中走過大半篇幅,末了終於顯現出溫暖的光輝,作者帶領我們看見一種與自己、與親族鄰里,甚至與自然環境和好的可能性。

傳統的鬼故事,本來就存著勸人為善的意念,作者選擇為林投姐重新上妝,使憂懼成為平安,咒詛變成祝福,如此巧思慧心,讓人驚喜,更帶來盼望。

欣見羽綾的創作成果,願妳筆耕不輟,以創作、詮釋,為台灣文學注入新的活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hyu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