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電影 永不屈服.jpg

讀完讓我不忍釋卷的【永不屈服】原著傳記後,我和熊爸一起到戲院觀看由安潔莉娜裘莉執導的《永不屈服》電影版。

除了延續感動,我也想看看導演的選角與詮釋,如何將路易的故事,在大螢幕上躍然呈現。電影的形式有其限制,雖無法看到全貌,我仍期待藉由可見的影像,得以身歷其境,感受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。

路易的故事篇幅龐大,我想,有幸比較過原著與電影的讀者,應該都會同意,電影呈現的只是路易生命故事的皮毛。然而安潔莉娜裘莉第二次執導演筒,選擇如此題材,顯示出她對人道精神的重視,與支持反戰的決心;這是值得讚佩的。

電影中,路易早年的生活、成為奧運選手的經過,都以回憶的手法,片段呈現。故事主軸的空戰、海難漂流、戰俘營場景,皆營造得震撼人心。雖然早有心理準備,知道電影無法描繪詳實細節,但是在觀影過程中,仍然幾度慨歎,為了那些未能被呈現的精采情節。

但是我還是感念編劇與導演的用心。例如電影中有一幕路易小時後全家望彌撒的場景,神父的口中說出:「要愛你的敵人,為逼迫你的禱告」──這為往後路易和日本人的關係預留了伏筆。

而路易在空難墜海後,原本被沉重的機身拖向海底,纜線纏住了他,無法掙脫,在意識模糊之時,纜線突然鬆脫,路易驚醒,即刻往海面上奮力奔游......這是路易的真實記憶,多年後他仍無法解釋為何當時能夠掙脫,唯一的答案,是上帝親手拯救了他......我想,所有看過傳記的讀者,都會被電影中如實呈現的這一幕,深深感動。

電影也呈現路易遭逢海難,在暴風雨中性命飄搖,他說出了那句後來被他遺忘的重要承諾:「如果祢拯救我,我將永遠服事祢。」這段也可說是整部電影最接近上帝的部分。畢竟這是商業片,導演應該不想放入太多基督教的元素。好在電影終究沒有放棄這個重點。

路易與渡邊睦弘的對手戲,也是片中的重點之一。我不太認同導演的選角,為何選擇一位比路易還高大的日本人飾演渡邊?畢竟傳記中提到路易身高178公分,這是一般美軍的身高,而當時的日本軍人平均身高約160公分。傳記說,渡邊是個美男子,或許導演想要放大渡邊的恐怖影響力?但是看著戲中的路易與渡邊,還是不免有超乎現實之感。

路易在戰俘營的經歷,是本片著墨最多的部分。雖說著墨最多,與原著描寫的真實狀況相比,仍算是簡略帶過。事實上,在原著傳記共39章的篇幅中,就有16章是在撰述戰俘營。路易受虐的畫面出現在電影螢幕時,我震驚又難受,為著戰爭的苦難,為著人性的扭曲,喟嘆不能自已......日本人加諸的傷痕,深深刻印在路易的生命裡,那是人性最黑暗的一面。戰爭,造成的不只是肉體的死傷,更是心靈的重創與沉淪......再多的粉飾,都遮掩不了戰爭醜陋的面貌。

電影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路易終於撐過戰俘營的苦難,回國與家人相聚,畫上句點。路易接下來的故事,就以跑馬文字快速交代而過......啊!這真是讓我遺憾無比的一點!我能理解電影礙於篇幅須有取捨,但何以捨棄路易人生中最戲劇性的部分?唉!可惜呀!

我忍不住想,如果是台灣的魏德聖導演,肯定會將路易的故事拍成上下兩集!第二集將著重描繪深陷「戰爭創傷症候群」的路易,酗酒加上妄想復仇,人生幾乎土崩瓦解;接下來的轉折是葛理翰帶來的宗教復興;最後便是呈現重生後的路易,如何與日本人和好,並且盡力回饋社會,最終成為美國傳奇的精采故事。

然而我非導演,以上設想純屬不負責任的天馬行空。無論如何,我都感謝願意用電影說故事的安潔莉娜裘莉,讓21世紀的人們,仍夠再次省思戰爭帶來的傷害,並且記取教訓,同心避免歷史重演。

電影的最後播放了一段真實畫面,是1998年,81歲的老路易,高舉著聖火,跑過日本一個舊名為直江津的村子。這裡曾經是囚禁他的牢籠,然而一切都已消失,如今,世事幾番更迭,我們看見,向前奔跑的老路易,一旁歡呼打氣的日本孩童......

虔誠祈願,和平常存,戰爭不再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hyu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