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公東的教堂.jpg

繼【海岸山脈的瑞士人】,范毅舜的另外一本書【公東的教堂】,讓我再次看見平凡的人所成就不平凡的感動。

【公東的教堂】一書副標為:「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」,乍看納悶,一座教堂與教育傳奇有何關聯?原來,這座教堂建築在公東高工頂層,在當年是台灣難得一見的柯比意風格清水模建築,有著「台灣廊香教堂」的美譽。公東教堂的設計者達興登先生年近九十,今日仍在瑞士蘇黎世的建築事務所內,領導他旗下的建築師們設計建案。

公東教堂的樓下三層,便是來自瑞士的天主教白冷會士─錫質平神父一手創建的「公東高工」。當年台灣技職教育體系並不健全,台東地處偏遠,當地學子能分配到的教育資源少之又少。來自先進工業國家瑞士的錫質平神父,深深感到必須讓台東學子擁有一技之長,命運才有改變的契機,於是他大刀闊斧辦學,將瑞士「師徒傳承學制」引進公東高工,且為了讓公東學生習得最札實的技術,錫質平神父花許多工夫,從國外聘請領有專業證照、富有犧牲精神的老師來公東任教。

超乎想像,在1959-1974年間,前後竟然有21位來自瑞士、德國、奧地利的外籍老師,不支薪地在學校教導水電、木工、機工等課程,直到公東培育出自己的師資,這些外籍老師的支援教學才告一段落。

當年的公東高工,在錫質平神父嚴謹的辦學下,成了台灣家具業起飛的重要推手。台北耕莘醫院成立時,公東的易慕道老師辛苦奔走,為學校爭取到一筆製作140張病床的業務,這批由公東機工科自行設計製造、設計精良的病床,,竟一舉打響了公東高工的名號。且公東自創校來,不斷有學子在世界級的技能比賽中獲獎,使得公東高工的名聲,傳到了天涯另一邊的歐洲工業技職學校界,實力不容小覷。

范毅舜也在書中談到,公東高工後來面臨教育體制介入的衝擊。錫質平神父從一開始辦學,就是竭盡所能要以各種管道,幫助台東學子─特別是弱勢的原住民,讓他們能夠沒有後顧之憂入學習藝,但是「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」的士大夫心態,仍普遍存在台灣教育文化中,重學術、輕技術的極端升學主義,讓錫質平神父痛心不已,不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對教育如此不務實的官員,手中掌握龐大資源,操控左右著莘莘學子的命運。

後來,公東高工堅持技職傳統,不與台灣士大夫教育觀念妥協,拒絕升格,甚至不惜與教育當局決裂。這樣的骨氣,在台灣高等教育近乎崩壞的今日,格外引人深思,也逼使我們正視學校教育的目的與價值。

如今,公東高工依舊栽培著莘莘學子,為技職界貢獻新血;幾成危樓的公東教堂,依然吸引著眾多朝聖者,在那神聖的空間裡,用眼睛與心靈聆聽著基督的故事。當年,公東教堂由歐陸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家之一的達興登先生設計,半世紀前引進這棟建築的白冷會士們,大概不會料到,「公東教堂」竟在台灣建築史上,成為那永不復返年代的美麗見證。

書中,范毅舜用他擅長的文字和攝影,帶著讀者走了一趟公東教堂。教堂裡的「光、影」闡述了抽象的信仰,木椅、水泥隔板屋頂、紅磚、彩繪玻璃,完美融合在有如魔術的光彩裡。教堂講台前特殊的基督雕塑圖騰,以生鐵鑄成,沒有十字架,雙手高舉,象徵祂已戰勝死亡權勢,洋溢著耶穌復活的喜悅,其藝術形式與精神內涵,在在使人驚嘆,莫說在當年,就是在今日,仍是相當前衛。

有形的是建築,無形的是愛,公東的學生回憶,癌末的錫質平神父,在生命的最後,用爬的也堅持要到教堂主持彌撒,為師為父的心腸,至死方休。1985年4月13日,公東高工為錫神父舉辦告別式,送行的人擠滿了公東的操場,老照片讓我們看見當時的盛況,鏡頭捕捉了一張張哀悽的面容,有達官貴人,更有無數平民百姓及身背幼兒的原住民婦女。告別式後,曾與錫神父有著生死之約的排灣族頭目後代,將這位來自天邊的瑞士人,大禮迎進自家祖墳,「錫公」是他們的家人,永遠安息在他深愛的台東大地。

這些動人的故事,就發生在台灣,不遠的東岸,不久的五O年代。歲月更迭,這批在東台灣灑下技職教育種子的神父、教師們,泰半已凋零,今年(2013)是白冷會在台東服務邁入一甲子的里程碑,在過去的60年裡,白冷會先後有46位會士來到台灣,如今僅存7位。

這些異鄉人,因著信仰聖召,遠離自己的家鄉,無私地為台灣人付出大半生,甚至長眠於此,他們的愛,凝鑄了一個時代的記憶與情感,自成永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hyu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