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斷斷續續的,我也追完Netflix近期最夯的台劇《人選之人─造浪者》了!

 

新銳導演林君陽幾年前曾執導《我們與惡的距離》、《茶金》,都是驚豔一時的超級台劇,叫好叫座。

 

過去我總覺得,只有日劇和韓劇才能拍出讓外國人欣羨的氛圍,台劇似乎就是老套和庸俗的代名詞;沒想到近年來一部又一部的優質台劇,完全打破了我既定的印象。果然,年輕一代的導演與劇作家,更知道如何說好台灣故事,並運用新題材、新媒材,讓台灣的軟實力發光。

 

《人選》是一群擔任政治幕僚工作的職人日常,對於民主意識活絡的台灣人民來說,許多場面都相當有既視感。

 

台灣是在1996年實現總統直選,我也差不多在那時進入成年,20幾年來與所有台灣人民,一同經歷了無數次的選舉,亦見證了三次和平的執政黨輪替。

 

《人選》非常小心的避開了台灣敏感的時事議題,在政治人物的角色設定上,也沒有任何的影射嫌疑,讓觀眾能更聚焦在這群幕僚的喜怒哀樂中。

 

我一直覺得台灣的民主已臻近成熟,但在這幾年,特別是面對疫情與戰爭威脅,我們這些公民又一起步入一個新的學習階段。

 

時代變化快速,如今的選戰,早已不是10年前我們理解的樣態。網路資訊成為主戰場,隨著消息傳播的快速,認知作戰無處不在;這考驗著選民的智慧,更考驗政治人物的良知。

 

有人說這部影集太「台灣」,外國人難以有共鳴;加上題材敏感被中國禁播,少了中國觀眾,一定影響收視。事實證明,《人選》收視率與討論度都很高,甚至中國有許多網民翻牆收看,對台灣的民主制度欣羨不已。

 

在台灣,民眾對政治的投入,展現在方方面面。一個人對政治的看法、支持什麼政黨,甚至可以成為他人對其評價的標準。但身為民主國家的人民,我們必須意識到「人民才是頭家」,「頭家」對政黨或政治人物的支持,並非粉絲式的愚忠,而是盡責的託付、相應的監督。在我的認知中,「小政府大人民」才是民主社會應有的樣貌。

 

但身為基督徒,我又認為,必須把政治和信仰的標準分開,避免把某些政治議題無限上綱 (無論是支持或反對)。例如本片提到的「多元成家」、「同婚」議題,一直以來在基督徒圈子造成近乎撕裂的影響。我個人覺得,不該把政治和信仰放在同一個天平衡量,屬世的法則當以「愛與包容」出發,以求取社會最大福祉。

 

記得小時候讀「公民」課本,印象最深的就是「政治乃管理眾人之事」。基督徒關心政治是本份,但不能把政治當作人民的救贖、更不可把政治人物當作神來崇拜跟隨。

 

聖經中羅馬書13:1:「在上有權柄的,人人當順服他,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,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。」在民主國家,「在上有權柄的」指的正是人民,民選政府要順服人民,這是無庸置疑的。

 

《人選》藉由候選人之口,說出:「大部分選民都不理性,這不是貶低而是現實。憑什麼你做得好就一定要選你?你也不能保證,對手做的一定比你差。選民沒有義務一定要投票給你,這就是民主社會。」說的並沒有錯。

 

整齣《人選》故事中,政治人物表裡不一的爭議形象,外遇、裸照等等,都是更精彩的部分,比起政見,選民更愛看政治人物的八卦消息、花邊新聞......這就是現實:民主社會裡,沒有完美的候選人,也沒有完美的選民。

 

無論如何,人類社會能走到「民主」的一步絕非容易,「自由」更是許多人犧牲奮鬥得來,並非從天而降。吵吵鬧鬧的「民主」,或許不是政治上的最佳解,但肯定遠遠優於獨裁和暴政。我們必須抗拒那些混淆民主和獨裁的謬論,如「民主能當飯吃嗎?」這種發言的邏輯錯置,其實憑直覺就能分辨。

 

看完《人選》的感想很簡單,就是「我們要珍惜民主」。我相信每一次的選舉,都是我們鞏固民主的機會,甚至可以說,選舉就是「投人民一票」,而非投給哪個候選人。任何企圖抹煞民主成果的候選人、任何試圖把台灣推向與獨裁國家聯結的政黨,都是我們要當心的對象。

 

身為基督徒,我期待耶穌掌權做王,萬民俯伏敬拜。但身為人民,我要做國家的主人,一人一票決定未來。民主,加油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hyu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